
淳安县实验小学的最早前身是两级小学堂,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至今已有110周年了,它是淳安县第一所公办学校,创始人是时任知县屠寄。
屠寄(1856-1921),字敬山,江苏武进人。清光绪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京师大学堂正教习和工部侍中。光绪二十九年(1903)抵淳任知县,光绪三十三年(1907)七月初八因故辞别淳安,在淳任知县达5个年头。
屠寄是一位饱学之士。精通元史、工诗文,所著《蒙兀儿史记》被誉为“中国自有《元史》以来之杰作”,该书一出,奠定了他在我国史学上的突出地位。早年曾追随孙中山的同盟会。
屠寄是一位亲近民众、热爱职守、重视民生的县太爷。这从他在淳任职时写下的一首纪事的五言长诗《淳安县斋即事》中可得到印证。诗中写道:“郎官宰百里,喜得山水县”,意即受到朝廷的派遣,别离故士数百里,欣喜来到山水见长的淳安县任职。这里的“郎官宰百里”是借用一典故来写意:“简牍日以清,父老时相见”,意即每日官府的文牍之事当天处理完,还常与老百姓相见谈话。时淳安闭塞,文化落后,全县识字者不及百分之五,屠寄在任上深感为民办学的必要性。他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新创了两级小学堂,成为淳安县最早的官立(即公办)小学,这就是淳安县实验小学的最早前身。同时还开设了速成师范班,自任校长,担任了伦理、史地、国文诸课教学。在淳安的历史上,屠寄开创了重视教育、县官兴办学校的先河。
屠寄办学有几个突出的地方:一是认为“待理百绪,兴学首端”,把重视教育放在治县理政的首位;二是认为“教育求普,急在师资”,把培训师资又放在办教育的首位;三是要发动广大民众来兴办学校。为补教育经费之不足,他首设茶叶附捐,由茶商认定捐洋。对社会上有捐洋助学者,开给收据并公布以示张扬、表彰。他鼓励家长送子女上学,凡有子弟入学者,其父兄来县必亲自接见,以示荣宠。屠寄在淳安的教育史上,树起了一块让后人敬仰的丰碑。
2006年,淳安县实验小学迎来了百年华诞。学校领导班子为了缅怀这位建校鼻祖,特地赴江苏寻找屠寄的后裔,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屠寄的长子屠宽创建的常州中学校史馆长张浩典先生。据张馆长介绍,屠宽已过世,为表彰他的建校功勋,特为他造了一座纪念塔,塔中除了陈放屠宽的画像及资料外,也放进了其父屠寄的画像及宣传资料。县实验小学向张馆长提出邀请他和屠寄的后代人来淳参加学校的百年校庆活动。他们十分感动,也为淳安的学校没有忘记他们的祖先而感到无尚自豪。屠氏家庭的掌门人(屠寄的另一个儿子)即作出决定,派出第三代孙子屠森和第四代的曾孙女屠晓雯和屠式珺三人,由张馆长带队届时赴会(他自己因年老身体不适未来)。四人到淳后观看了校庆活动的全过程,异常高兴,赞扬淳安县实验小学办学很有生气、发展很有希望,他们推出代表在会上作了发言,回去时还要了校庆活动的宣传资料和光盘,并在实验小学校园内摄影留念,还种下一棵象征百年树人的柏树苗。
淳安县实验小学已走过110周年,在这所有光荣传统的育人摇篮中不知砺学砺行向国家输送了多少杰出的人才?也不知造就了多少县级、省级的优秀园丁?百年校庆时学校聘请笔者任顾问,我有幸接触了学校百年砥砺的踪迹,有幸研究和探索了学校办学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总括起来看,这是一所历史特别悠久、很有潜质的学校,是一所立德树人、科研兴校、学陶师陶、发展特长、家校共建共育诸方面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业绩特别突出的学校,是一所教师教得活泼、学生学得主动的优质学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衷心希望实验小学的全体师生能遵循习总书记的教诲,以百丈竿头再进一尺的精神把学校的办学层次再向前推进,不辜负淳安人民的期待,并以此来缅怀学校的创始人屠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