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就点评
驾驭失控的情绪,恪守法理的精华。他,在维稳一线苦口婆心,入纠纷堆里滚打摸爬,让脱兔止悬崖,化乌云为彩霞。
通讯员 郑能亮 记者 程就
自2006年1月担任司法所所长以来,汪向华便与人民调解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调解重特大群体性疑难纠纷20余起,先后被省委省政府等授予“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百佳调解能手”、“人民调解能手”等称号,荣获市司法行政系统金牌和事佬二十强。
为配合当时省重点工程—枫电公司铜山水电站建设,枫树岭镇岭后村160户共560名村民搬迁至汾口镇岭后村。后部分移民的房屋出现地基下沉、墙体裂开、地面裂缝、屋顶渗水等现象,多次反映未果后,有些移民便开始不断信访,甚至还持农药以生命相威胁到县信访局要求解决修缮费用问题。为避免事态扩大,汪向华积极发挥职能,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处工作,摆事实,讲道理,缓和当事人情绪,引导当事人理性思考问题和合理提出修缮房屋所需费用。通过“法、理、情”耐心劝说,移民户终于转变态度,签订了房屋修缮加固赔偿协议书,一场长达8年之久的陈年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2014年,四川人唐某以挂靠方式,承包了中铁二局杭黄高铁淳安项目部文昌段高铁大桥施工项目。期间,唐某多次以手头资金紧、周转不畅等理由,拖欠文昌镇张某、许某等18人的挖机租借费、土石方清运费、五金材料款等共计人民币165.19万元。2016年夏,中铁二局淳安段项目部以唐某对项目施工管理不善,造成成本核算超标为由,决定提前中止与唐某的承包合同。对此,唐某干脆扔下工地一走了之,将一个烂摊子丢给了中铁二局淳安段项目部。唐某离开工地后,18位债权人多次寻找未果,就轮流到工地阻挠施工,对高铁文昌段的工程进度造成了严重影响,给中铁二局淳安段项目部、高铁新区指挥部、文昌镇党委政府都带来了很大困扰。汪向华了解到有关情况后第一时间向县局领导汇报,得到指示后立即启动了组团化解模式,带领青溪司法所联合文昌镇调委会共同努力化解这起纠纷。他前后8次组织调解,双方当事人从拍案而起到心平气和,从谈不拢到愿意谈,经过调解员一点一滴的努力和数次从早到晚的耐心调解,终于在2016年12月30日,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事后债权人还给青溪司法所送来了一面“尽职尽责,为民服务”的锦旗。
农村建房事故纠纷频发,当事人洪某在建房施工过程中,被方某扔至邻家屋顶的砖块砸中头部,洪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汪向华应当事人申请,作为中间人调解协商死亡赔偿金事宜。面对受害方提出的高达30多万元的赔偿数额和赔偿方经济拮据的僵持局面,为促成双方和解,通过面对面、背靠背的拉锯式的来回调解,从情、理、法、德等多方面苦口婆心地劝说,双方终于在赔偿金标准上达成了一致,历经三个月的纷争终于圆满化解。
汪向华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政法干警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使一起起群体性、突发性矛盾得到有效化解,一件件因伤害赔偿、宅基侵权、土地山林归属、相邻纠纷等矛盾得到圆满解决,使一位位因赡养纠纷遭受虐待的老人生活有了保障。老百姓都说:“汪所长的威望高,不是他说话的声音大,而是他调解民间纠纷的水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