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就点评
疫魔无情,会突然降临;打造围城,他固守生门。划一道激光的痕,做一朵洁净的云。白色的铠甲,反衬着事业的忠诚;无悔的天职,折射出崇高的精神。
通讯员 郑能亮 记者 程就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烽烟突起,作为一名老党员,本来轮到休假的县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余威勇,毅然选择坚守抗疫一线。发热门诊、病房值班连轴转,他从未喊过一声苦一声累。
2月8日是元宵节。午夜时分,他突然接到科室主任的紧急电话,告知需要一名感染科的医生驰援武汉,他毫不犹豫一口答应。连夜整理清单,准备出发的物资。在接到任务后的1个小时就完成了组队,10个小时后出发。作为淳安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的他,不断给队员打气,还利用有限的时间给大家讲解注意事项。
到达武汉的第二天,他们接管的病区就开始收治病人。余威勇不但要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要照顾好每位队员,做好各种物资的协调联系,各项工作的上传下达,那些天他每天只能睡3至4个小时。
如果说患者是受伤的小草,那么余威勇则是为他们施肥、除害的园丁;如果说患者是遭遇骇浪的船客,那么余威勇医生则是为他们保驾护航的船夫。
有一次,科室里来了一位患者,手里拎着一个袋子。“余医生,谢谢你这几天的照顾,这是给你的鸡蛋,请你一定要收下。”一向自律的余威勇在略微推辞后,竟“欣然”地收下了这筐鸡蛋,还特意夸赞鸡蛋的质量好。“住在我们感染科这样特殊的科室里,病人的心理往往更加脆弱,也常常为此害怕其他人嫌弃、远离他们。”余威勇说,收下这筐鸡蛋,是用行动告诉患者,他们与常人并无区别,让他们安心。尔后,余威勇将高于市价的鸡蛋钱,悄悄地充进了患者的住院费。
2004年,非典来袭时,余威勇第一个冲上抗击战场,主动请战到县一医院发热门诊坐诊。一次,连续工作8小时。由于强度大,严密的防护服导致身体脱水,他晕倒在了岗位上。调整休息1天后,余威勇继续坚持坐诊,直到疫情完全被控制,才下一线。
中国是乙肝大国,看到病人因疾病导致痛苦,他下定决心要与乙肝作顽强斗争。那时候起,他就联合医院妇产科进行乙肝患者的母婴阻断治疗。20年后的今天,他在抗乙肝治疗的路上取得了重大成绩,病房里的乙肝病人也越来越少了。
有一位安徽籍的患者因严重的肝硬化腹水来院治疗。长期患病已使家庭陷入困境,其家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余威勇。他仔细为这位患者检查后,安慰道:你的病还没到没有希望的地步,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一定有希望。知道患者的经济状况后,余威勇不但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还在治疗上寻找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最后治愈出院。为了感谢他的救命之恩,直到现在,患者及家属每年都会从安徽过来看望他。
漫漫感控路,余威勇一直在逐梦奋斗。2017年,经他耐心诊治,淳安首例登革热病人痊愈出院;2018年,他发现淳安首位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及时上报,为其救治争取了宝贵时间。虽然是一位感染科的普通医生,但余威勇每天都在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竭尽全力帮助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