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涌贵
风起云涌,历史呼唤新生力;革命火种,撒播淳西大地红。
1935年4月,第一个中共淳安县委正式建立,至2021年已走过86周年的历程!中共淳安县委从这里走来,谱写了淳安县地方党史的不朽一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隧道,去翻看一下那段光辉的历史。
第一个中共淳安县委建立的历史背景
第一个中共淳安县委,我们仅仅是从“淳安县委”这个名称上来区分的。如果从县级党组织的含义上讲,在这之前已建立过一个县级党组织及所属的4个区委。
为了加强白区工作,从1933年下半年起,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方志敏派出一批共产党员和武装斗争骨干李春海、李寿山等人到皖南,以恢复和重建皖南地区的党组织,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方志敏要求这些派往皖南的干部把重点放在农村,发动群众创立农村游击根据地,建立皖南苏区。是年12月,中共皖南特委恢复。
1934年1月,闽浙赣省委主办的白区工作训练班结束后,张金载、刘毓标等人到达屯溪,见到了特委书记李杰三,接受了任务。开始,刘毓标到歙县任县委书记,6月调任太平中心县委书记;陈直斋先到休宁县任县委书记;4月,省委决定成立歙县中心县委,陈直斋调任中心县委宣传部长;8月,调歙南(又称旱南)县任县委书记。起初,张金载留特委,担任组织部长;4月,调任中共歙县中心县委书记;熊一飞任中心县委组织部长。黄天贵去贵池,担任贵秋东中心县委副书记,他们均为特委委员。
1934年三四月份,为了把皖南、浙西和闽浙赣苏区连成一片,中共闽浙赣省委决定在闽浙皖赣四省边境发展地方游击武装,并帮助浙江省淳安、遂安、寿昌、昌化等县建立地方党组织。此时,淳安县威坪地区的洞源、唐村等地已建立了党支部。8月,皖南特委决定成立歙北县委和歙南县委,旱南地区的党组织和红军组织归歙南县委统一领导。并拟定以歙南县委作为向浙西发展的基础和桥梁,建立旱南、浙西游击根据地。是月,在歙县的瓦上村建立了中共瓦上区委,徐林寿为区委书记;威坪地区的方和元、唐志玄当选为区委委员。
1934年9月,根据皖南苏区的建立和发展情况,中共闽浙赣省委正式下文决定成立中共浙西工作委员会,这是淳安县第一个县级党组织,主要活动在威坪镇的六都、七都,并在老威坪镇汽车站建立秘密联络站,与上海临时中央局取得联系。中共闽浙赣省委任命中共皖南特委委员、中共歙南县委书记陈直斋为中共浙西工委特派员(即书记)。省委决定,中共浙西工委由陈直斋、张元明(化名徐老七)、曹荣(惯称老曹)、游击队长老王、曹正旺等5人组成。以中共歙南县委的工作基础作为发展浙西工作的基础和桥梁,在淳安、遂安(今淳安)、昌化(今临安)、分水(今桐庐)、寿昌(今建德)、安吉等县发展新的游击根据地,计划以分水为中心建立中共浙西中心县委。
皖南特委先后辖歙县、石青太、太平、宣宁旌泾、泾旌宁宜、贵秋东、祁秋贵7个(后改5个)中心县委,11个县委和11个相当于县一级的区委(不含旌徳4个党支部),一个浙西工作委员会和皖南红军独立团。
中共皖南特委要求各级组织把工作做到农村去,发动广大农民,创立游击根据地,以便将来把皖南和浙西与闽浙赣连成一片。在工作方法上,要求利用亲戚朋友、合法封建组织、进步帮会、“拜兄弟”等方式,发展红色工会、互济会、农民团等群众组织,积极将群众组织中那些有政治觉悟、符合党员条件的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1月至1935年1月,已成立唐村、洞源、碣村、八都等4个区委,18个党支部。
上世纪30年代中期,地处皖浙赣交界的淳安县,受赣东北党组织的影响,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活动。应天时,组建了红军游击队;依地利,开辟淳西根据地;顺人和,拓展浙西新区域。
第一个中共淳安县委,正是在中共浙西工作委员会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第一个中共淳安县委的建立与发展
1934年12月,中共皖南特委书记聂洪钧(原红三军团即北上抗日先遣队第十九师政委)指出:“开展好浙西工作,就是开展皖浙苏区工作的有力保证。”不久,中共皖南特委副书记李杰三来歙南县凤谷村检查工作时,又决定从中共皖南特委短枪队抽调十余名队员配合陈直斋开展浙西工作。于是,红军骨干王××、张元明、曹正旺、周光荣、老方等十多人就来到浙西的观音山、千亩田、大坞、老竹岭等一带开展工作。王××任游击队长,因是独臂,所以又称他为“独臂队长”;曹正旺任指导员。短枪队还有李寿山、许老七、周光荣、老方等,当时都是班级干部。
在中共浙西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皖南特委派往淳西的地方武装工作队在淳西北地区工作进展顺利,也很有成效。1934年12月,淳西的叶家、妙石、威坪、唐村、长岭、王阜地区已建立4个区委,至1935年4月,已发展到6个区委。
1935年4月,在安徽省歙县瓦上村徐林寿家里,召开各区委书记会议,决定建立中共淳安县委,计划以千亩田为斗争中心,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武装斗争活动。中共淳安县委书记是方云志,委员是方仲弓、潘先友。方云志是安徽歙县金川乡金川村人,潘先友是歙县金川乡皂角汰村人;方仲弓祖籍也是安徽歙县金川乡金竹头村。
县委建立两个月的6月,已建立了8个区委,38个党支部,300余名共产党员。有7个区委在现在威坪镇辖区内(含淹入新安江水库的);其中闻家区委在现王阜乡辖区内。同时,还建立了18个农民团,其活动范围已发展到齐坑、秋源、瑶山等地。
县委下辖的8个区委是:
中共洞源区委,辖7个党支部
书 记:徐樟顺
组织委员:徐三顺
宣传委员:徐嫩苟
委 员:徐东顺
中共唐村区委,辖4个党支部
书 记:唐金贵
组织委员:唐寿六
宣传委员:庴嫩吾
委 员:唐国光 唐国森
唐云水
中共闻家区委,辖9个党支部
书 记:方云志 罗光木
闻林贵
组织委员:詹四金 潘恒善
宣传委员:闻林贵
中共碣村区委,辖3个党支部
书 记:胡绍杨
(又名胡良宜)
交通委员:余夏金
中共长岭区委,辖10个党支郎
书 记:方云峰
组织委员:方金火
宣传委员:方荣林
委 员:方汉棠 方金大
方金富
中共石柱区委,辖5个党支部
书 记:方和元
宣传委员:方志玄
组织委员:徐尚桂
中共驮岭区委,未建立基层党支部。
书 记:徐君木
中共屏村区委,未建立基层党支部。
书 记:徐洪潮
武装斗争与党组织的破坏
1935年7月29日,县委在安徽歙县朱村召开会议,决定8月13日举行金竹暴动。李春海为总指挥,方忠正、张达(原名张爵益,下同)为副总指挥。张和顺担任暴动宣传队队长。同时,成立红军连,连长方忠正,副连长张达,指导员李春海。下设三个排:一排排长徐樟顺、二排排长方讨饭、三排排长吴玉富。暴动队下,还建立由5人组成的“敢死队”,由张达亲自指挥。5名队员都是淳西方面人,又称作“五虎将”,他们是:徐樟顺、徐三顺、徐五奎、朱嫩苟、汪佳顺。
8月11日,淳安方面由徐樟顺、方志雪带领280多人到安徽歙县朱村会合。8月12日上金竹,并获胜利。8月13日,回师朱村。接着,又攻打了三阳坑,然后上了福泉山,集结皂夹汰,进行短期的休整。
8月19日,暴动队回到淳安县王阜乡板桥石板庵,得到地下党的接应与群众的支援,补充了给养,进行了训练。8月20日休整一天。20日晚至24日,在淳西地区屏门金竹岭脚、王阜的水竹坞、长岭的合富、庄坞等地开展武装斗争,获悉石柱区委书记方和元已叛变投敌。李春海决定改向河村、水碓山方向进发。
攻打三阳坑后,敌人扫荡开始了。国民党釆取“移民并村、放火烧山、具结联保、逐户审查”的手段,胁迫参加过共产党和红军游击队组织的人到威坪镇上去自首。8月26日,由于叛徒告密,中共浙西工委委员、歙南县委代理书记张元明在洞源不幸被捕,后在威坪镇英勇就义。此时,歙县保安队300多人,淳安县保安队300多人,省保安第八大队调驻寿昌县的第四中队,又从建德县调遣一个分队,分三路围攻水碓山。
此时,李春海在银山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撤出阵地,化整为零,暴动队分散隐蔽活动。12月28日,李春海在安徽绩溪县、歙县等地方先后被保安队抓捕的罗春海等十余名红军指战员,分别在歙县县城和三阳坑遇害,壮烈牺牲。8月30日,国民党强制推行5户联保制、保甲长侦察制及组织村壮丁队制,逐村逐户清查共产党员和红军游击队。9月11日深夜,徐樟顺在与保安队激烈战斗中壮烈牺牲。10月,隐蔽在淳(安)歙(县)边界的中共淳安县委书记方云志,委员方仲弓、潘先友被迫潜往外地。
至11月,随着金竹暴动的失败,中共淳安县委及下属组织遭到破坏。
第一个中共淳安
县委建立的意义
第一个中共淳安县的建立,在中国共产党淳安县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共淳安县委从这里走来。
1、中共淳安县委的建立,开启了这片古老土地的历史新篇章。从此以后,淳安县党的组织又经历不断建立、不断失败、又不断建立的风风雨雨过程,直至迎来1949年10月1日的新中国建立。1935年底,中共淳安县委虽然遭到破坏,但由于它留下了深厚的影响,为淳安党组织的建立和扩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5年12月后,在淳安(含原遂安县)这片红土地上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战争,从1936年3月至10月,在淳安县(含原遂安县)境内又建立了中共下浙皖特委及下属的中共淳安县委、中共遂安县委及隶属于开婺休(后改浙皖)特委的中共衢遂寿中心县委。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淳安县党的组织建设和开展武装斗争活动,是最红火的时期。尔后,从抗日战争到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淳安县(含原遂安县)先后均建立了县委(工委)组织。从此,淳安的革命和建设拥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并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曲折,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在中共淳安县委的领导下,迈步在“坚定秀水富民路,建设康美千岛湖”的新征程上。
2、中共淳安县委的建立,为淳安县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尊重历史就是珍惜当下。第一个中共淳安县委的建立,为党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党一路走来,历经风雨、披荆斩棘,艰难困苦的岁月,留下十分珍贵的成功的经验与失误的教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的斗争活动十分艰苦。淳安县委组织的“金竹暴动”, 虽然失败了,但这一举动震慑了浙皖两省的国民党反动势力,也为今后的斗争积累了经验和教训。中共淳安县委和歙南县委领导的这一武装斗争,是一次摧枯拉朽的战斗,是一曲慷慨激昂的战歌,是一部改天换地的战史。今年,第一个中共淳安县委建立已86周年,我们重温淳安建党史,砥砺奋进新征程。不忘初心,就是不忘共产党员的誓言,不忘广大人民群众。我们共产党党旗上的标志就是铁锤与镰刀。铁锤,指的是工人阶级;镰刀,指的是农民阶级。不忘初心,就是要不忘广大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全心全意地为广大劳苦大众服务,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3、中共淳安县委的建立,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丰富的精神财富。金竹暴动的失败,加上党内出现叛徒,在敌人的围剿、追剿中,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共淳安县委及下属的基层党组织均遭破坏。在斗争最艰苦的时候,党的领导和红军骨干视死如归,坚持在淳安县威坪地区的银山一带战斗。红军指战员与敌人展开肉摶战,有的不幸被捕,有的壮烈牺牲。张达等53名红军战士、暴动队员被捕,李春海、张元明、徐樟顺等23名红军骨干壮烈牺牲。在淳安县委下属内有个洞源区委,这个区委就建在威坪镇茶碣村水枧湾自然村的徐樟顺家里,徐樟顺有三兄弟,4个区委领导,有3个就是徐樟顺三兄弟。这是一个革命的家庭。区委书记徐樟顺和他妈妈为革命牺牲,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区委委员徐东顺(哥哥)、徐三顺(弟弟)也不幸被捕坐牢,直到第二次国共合作时,他的哥哥和弟弟才被释放回家。
缅怀先烈就是游励自己。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弘扬不怕牺牲、勇于战斗的精神,搞好新时期的各项建设,以告慰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