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岁月 英华绽放 记革命老干部邵克明 2021年12月02日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一曲革命颂歌《东方红》,唤醒了百岁老人邵克明珍藏在心中的红色记忆,他眼含泪光,仿佛又回到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燃起了心底最深处最炙热的信念火种。

  时间回到1949年1月,当时,中共金萧工委书记、支队政委张凡率领的特遣中队西渡富春江,进行外线出击,以开辟新区,并打通皖南游击根据地和浙东游击根据地的通道。来到富文乡聚璧村后,张凡主持召开中队会议,会上决定留下陈风江、丁有进等10余人,组成江西武工队,由陈风江任指导员,在建德、淳安、分水、桐庐四县边境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江西游击根据地。在廷章村,陈风江发展了自己在严州中学读书时的同学邵克明参加革命,并要求邵克明在当地动员亲朋好友、穷苦农民参加革命,发展革命武装,向国民党反动派开展各种形式的斗争。

  邵克明接受任务后,马上进行摸底排查,首先动员介绍了查林村邵慰宗、本村邵春潮、朱村村朱卫和高枧村的许瑞椿等4人率先参加革命。为了活动的便利和安全,邵克明接着又准备吸收富文村原伪乡民代表主席宋治文。为慎重起见,首先对宋治文同志进行全面细仔地分析,认为他尽管担任着伪乡民代表主席,又是金萧支队骨干邵春潮的娘舅,他上有老母,下还有七个未成年的儿子,家境贫寒,思想开明,又有伪乡民代表主席公开身份作掩护,便于今后革命斗争顺利开展。于是,邵克明就亲自多次地上宋冶文家做争取工作,动员鼓动他积极站到革命一边,为祖国解放事作贡献。在邵克明耐心地教导下,宋治文欣然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并利用自己的合法地位和各种社会关系,为淳建区的革命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很快成了淳建区的一名重要骨干。

  1949年4月3日晚上,淳建区成立大会在富文村对面的溪滩里秘密召开,陈风江、邵克明等7名骨干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陈风江传达上级指示,正式宣布成立淳建区,并任命邵克明为淳建区区长。接着,会议还就淳建区下一步工作任务进行研究部署。

  淳建区成立后,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中共江西县工委任命邵克明兼任区武装中队队长,在邵克明的带领下,通过收缴、收集、购买等方式,解决了枪支弹药的难题,各地还发动组织了十几名思想上进、政治可靠的进步人士参加武装中队,使中队人数由原来十一名扩大到三十五人。武装中队先后组织了合头坞战斗、依岭战斗、解放太平乡战斗和多次清剿土匪战斗。

  在建立武装的基础上,淳建区一面积极地开展武装斗争,严厉打击封建地主反动基层政权,一面又积极配合南下部队主动出击进行反围剿。1949年4月中旬,国民党浙江省第四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陈重,奉浙江省保安司令及衢绥公署的命令,亲率专署独立营及各县自卫队向淳建区进行疯狂的围剿。由于敌强我弱,淳建区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牺牲,进行了战略性的转移,凡骨干人员都事先集中到了淳建交界的清明塔等高山峻岭中,找准时机积极配合南下解放军剿灭国民党残匪的战斗。在大小十多次的战斗中,其中的高岭战役和赋德战役规模比较大。高岭地处淳安与建德县交界,因敌军事先强占了高岭山头,敌军利用高岭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负隅顽抗,我军连攻多次都被敌人打了回来,战斗从下午一时许一直打到傍晚,直到天快黑,我军组织了一支突击队,在当地百姓的引领下,从高岭的背面,攀越山崖,直插山顶,与正面部队同时夹击敌人,终于把盘踞在山上的敌军一举歼灭,这次战役一共消灭了国民党陆军四十四师司令部的30余名残匪。

  1949年4月中旬,邵克明率淳建区武装中队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第一连”,在赋溪乡富德源与国民党二十二绥靖公署的残余部队展开了激烈战斗,这次战役共歼灭了二十二绥靖公署的残余部队50余人,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及军用物资,只有中将主任罗洁莹因事先溜走未能抓获,但他随部携带的大批文件、财物、印章、书画全部缴获。这次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撤离茶园镇,淳建区队划归茶园区政府。淳建区为茶园区的剿匪反霸、地方执勤、保卫胜利果实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报记者、通讯员整理)